在厦门岛西南隅的思明区厦港大街,一条名为围仔内巷的幽静冷巷深处,矗立着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闽南红砖古厝。
它以燕尾脊的飞扬之势、红砖白石的交错之美,诉说着清末华裔卢安邦的传奇人生与家国情怀。
这座名为“福海卢厝”的修建,不仅是厦门近代红砖民居的模范,更是中西文明融合的鲜活样本,承载着一段跨过山海的宗族史诗。
福海卢厝始建于1905年(清光绪三十一年),由清末旅菲华裔卢安邦耗时三年建成。
占地上积971.9平方米,坐北朝南,中轴对称布局,由门楼、石埕、前后两落大厝及东西护厝组成,全体出现“二落带护龙”的典型闽南民居格式。
门楼是卢厝的视觉焦点,青石雕刻的“范阳间泽”匾额下,九叠篆红砖雕“天官赐福”“堆金积玉”排列两边,两边镜面墙以花窗与砖雕勾勒出唐风宋韵。
步入院子,圆形石井与长石铺就的地上显示主人对宜居性的考量,而东西护厝的嘎斯房(燃气灯房)则记录着清末华裔对西方科技的吸纳。
最令人惊叹的是其石雕艺术——200余件石雕构件中,高浮雕、浅浮雕与镂雕技法登峰造极,尤其是“洋人”与“番婆”形象的青石雕板,展示了中西文明磕碰的共同意趣。
清末,旅菲巨商卢安邦(原名卢国梁)听闻蒋厝之女蒋顺喜才貌双全,遂托人说亲。
卢安邦一怒之下,在蒋厝对面购地百亩,耗资兴修新厝,立誓“必比蒋厝更富丽”。
三年后,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卢厝完工,其飞檐翘脊、雕梁画栋远超蒋厝,蒋家信守许诺,将蒋顺喜嫁至卢家,留下“新娘厝”的美名。
他身世书香门第,科举失利后弃文从商,南下菲律宾运营航运、橡胶与地产,成为富甲一方的侨商。
而卢厝的制作,不仅是对宗族荣耀的显示,更寄托着他对中华文明的据守——正厅墙面上,张瑞图、黄道周、吕世宜等名家的书法石刻,宛如一座活动的诗史长廊。
现在,院内仍住着卢安邦的第四代至第六代后人,他们守护着这座承载宗族回忆的家乡。
2013年,卢厝被列为福建省第八批文物维护单位,修正工程正在推动中,但怎么平衡维护与活化使用,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散步于卢厝的青石天井,仰视飞天神女木雕的灵动羽翼,接触吕世宜书法石刻的斑斓墨痕,似乎能听见百年前工匠的叮嘱与卢安邦的喟叹。
这座红砖古厝不仅是修建艺术的珍宝,更是华裔精力的缩影——它见证了清末民初的商贸昌盛与文明融合,承载着闽南人“爱拼敢赢”的基因,更寄托着海外游子对故乡的留恋与文明认同。
福海卢厝好像一部立体的史书,每一块红砖、每一处雕刻都镌刻着年代的印记与宗族的荣光。
当落日斜照在燕尾脊上,当巷弄里的南音袅袅升起,这座百年侨厝仍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斗争、爱情与家国的永久故事,等待着更多人走进它的年月长廊,探寻那些被年月埋葬的灿烂星斗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含在内)为自媒体渠道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渠道仅供给信息存储服务。
我大着肚子奉子成婚,婆婆说按二婚,不给彩礼。儿子出世三个月后,婆婆哭得乌烟瘴气。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年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错的世界节律
iQOO Z10 Turbo Pro搭载第四代骁龙8s 适配吃鸡120帧
宝妈共享和孩子玩的亲子小游戏,“咱们要炸油条了”,网友:看出来萌娃是线种颜色,暗示孩子性情